離婚給我們的現實影響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1-02-18
1596閱讀
1.
多么希望自己就是偶像劇女主角
有不少朋友跟我說,最近在追《下一站幸福》。再挺不好意思地補上一句“哎呀,其實劇情特別俗套”“挺無聊的”。
嘴里說的是“無聊”,語氣卻是臉紅心跳地興奮,感覺就是“想拉著你坐下好好聊一聊”的視感。
劇中的“賀繁星”帶著女主光環,無論是成熟多金、穩重大氣的葉鹿鳴,還是才華橫溢、陽光帥氣的元宋,都對賀繁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怪不得看的像我這樣的小姐姐們心神蕩漾,默默給了自己一劑強心劑——“還有希望”“人間值得”、美好的事情一定會發生……直說吧,多么希望自己就是賀繁星本人。
然而,矛盾的是:當我們離開電視劇,當現實生活中有人披掛上陣、親身演繹“穿越種種世俗偏見、為愛執著”的愛情故事時,我們卻并不看好。
這就很奇怪了。
有的時候,我們發現自己陷入了雙標。
記得宋慧喬和宋仲基離婚事件曝光的時候,不少的聲音批判宋慧喬“戀愛腦”。大概意思是:年紀這么大了,還一心只想著談戀愛,碰到愛情就徹底繳械了,跟誰搭檔演CP最后都能假戲真做。
當李小璐離婚事件曝光的時候,李小璐因為和小自己13歲的說唱歌手產生了感情,選擇了離婚。因此,被人說成是“一心只追求傳奇愛情的包法利夫人”。
可是,另一方面,我們似乎又對“姐弟戀”抱著“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美好想象,我們總是想要相信:總有一些美好的事情,雖然我們不知道它們會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但是,我們堅信它有發生的可能性。
2.
離婚給我們的現實影響是什么?
造成我們到底呈現“看好”還是“看衰”的態度,背后的原因是:在我們敢于為愛執著的時候,是否有看到現實的能力。
福樓拜筆下的包法利夫人,看不起做鄉鎮醫生的丈夫,兩度出軌,以尋求“傳奇式愛情”。但是,出軌的兩段感情并沒有給她帶來幸福,而讓她成為高利貸盤剝的對象。最后,債務堆積如山,服毒自盡。
那些為愛追求的包法利夫人們,為什么不被人看好?那是因為,就像包法利夫人本人,一味追求心中的愛情,卻沒有甄別和走入現實的能力。比如:判斷什么樣的感情是她真正需要的?什么樣的人是真正適合她的?什么樣的生活是自己可以去追求的?
包法利夫人一味陷入情欲,被情欲驅使,以至于喪失看到現實的能力。而另一方面,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卻是:我們,是活在現實中的。缺乏看到現實、融入現實的能力,就會造成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受挫。
此外,在心理健康的眾多指標中,能夠看到現實,并且,具備融入現實的能力,非常重要。
例如: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年紀,也知道這樣的年紀意味著什么,比如,如果我們在30多歲的年紀,我們知道并承認自己可能和20歲不太一樣,我們沒有20歲的膠原蛋白,但是,卻有30歲的經驗、智慧和美好;
我們不排斥姐弟戀,但是,我們也知道姐弟戀帶來的考驗可能都有哪些,比如《下一站幸福》中,賀繁星弟弟對元宋說的:她(賀繁星)現在長得還挺好看的,但是,五年十年后呢,膠原蛋白會流失,到時候,你還會喜歡她嗎?
任何時候,我們都有權利追求愛情,追求愛情的背后,追求的是更加有生命力、更高質量和更美好的生活,但是,同時,我們也有能力清楚地看到離婚給我們的現實影響是什么(點擊):對孩子,對個人資產,對職業發展,甚至對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驗……
就像我的一位朋友,已經和男朋友準備結婚,一起買了房子。這個時候,她忽然認為,和自己的這位男朋友沒有到可以邁入婚姻的程度,她想分手。在思考分手的同時,她一并思考的是,兩人財產的分割,以及,自己是不是可以承受。
除了感情之外,這就是現實。這是功利嗎?我不知道,也不會否認,但,這更是現實。或者說,當你看到了現實之后,你就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向,即:你有多大的能力,能支持自己去追求自由,包括感情自由。
3.
絕不自我攻擊的彪悍人格
而環顧生活,我們對待自己,就好像我們對待這件事的態度一樣,也是兩極分化的。一方面,我們渴望情感滿足,渴望不給自己設限,渴望生活不要一潭死水以及渴望看到生活無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當我們一旦看到現實,冰冷的現實,這往往讓我們望而生畏。
第一種情況極端了,就成了情欲迷離的包法利夫人;第二種情況極端了,就成了被生活綁架、不得不認命的一聲嘆息。
我的一位89年的朋友,可以說非常優秀了,本科畢業后結婚,孩子4歲。和老公七年的婚姻,走到今天,問題重重。問題的關鍵是,她不認為誰有錯,而是倆人不合適。她非常想離婚,但是,在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之后,她還是無奈地放棄了。
原因是:她不認為,一個帶著孩子的女人,還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感情。
我們說,不看到現實不行,但是,太看到現實,又從現實中給自己增加了過多的評判,以至于自造困境,畫地為牢,步履維艱。
曾奇峰老師曾經說,有的單身媽媽,在尋找另一半的時候,會認為孩子是一個很大的阻礙。比如,她們會認為:帶著孩子是個麻煩;孩子會不同意;對方會嫌累贅等;而有的媽媽,不僅可以不這么想,甚至還能把孩子當成一個優勢,靠的是:絕不自我攻擊的彪悍人格。
因為,當你自我攻擊的時候,外界的人或者事,只不過是你拿來證明自己“不值得”的借口。
比如,當你不確定自己的價值的時候,無論是孩子還是對方,都會成為你的阻礙。現在,也許是孩子讓你覺得是阻礙;而如果沒有孩子,也許年齡又成了你新的阻礙;如果你年輕,你會覺得自己不夠優秀;如果你足夠優秀,你又覺得自己不夠有趣;如果你足夠有趣,你又覺得自己不夠貌美……
你也看出來了不是嗎?這個借口接龍可以一直接下去,任何借口,都是你拿來自我攻擊的工具而已。
兩種極端常見,卻鮮見能往中間地帶走一走的人。一方面,我們認為“我值得”;愿意看到生活無限的可能性;不放棄讓自己更幸福的機會。
與此同時,我們不盲目,能看到現實,在現實中客觀的、有理有節地評估自己,絕不自我攻擊。
除此之外,我們還愿意努力,通過努力,為實現自己精神和情感的滿足增加底氣,這種底氣,來自于通過自己努力而創造的更加寬松、安全、自由的內外環境。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