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納孩子的壞脾氣嗎?
發布時間:2021-01-17
1559閱讀
經常會收到媽媽們的留言,有一種留言很多,比如“魚爸,我兒子三歲,脾氣很大,不聽話,有時就要按照他的意思來,否則就哭。” “我孩子脾氣太大了,比如試卷做錯了,我們一說,他就發脾氣,坐在那里不動,發悶氣。”“我孩子一不高興就大喊大叫,我們不理他,他就在地上打滾了。”……看上去,滿滿的都是問題。 可這是問題嗎?我覺得不是問題,而是父母太焦急了。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好脾氣的。 一個孩子,他不可能總是開心快樂的狀態。但是父母卻期望孩子能像自己心目中那個理想的孩子樣。不抱怨、不說臟話、不發脾氣、不逃避…… 期望一切好的品格都能讓孩子擁有。堅強、禮貌、大方、友好、熱情、快樂、能擔當…… 所以,我們常常會對抱怨的孩子說,你為什么有那么多的抱怨呢。對發脾氣的孩子說,你的脾氣怎么這么大,這么犟呢。跟逃避困難的孩子說,你為什么不勇敢一點,去擔當責任呢。 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們把自己曾經犯的錯,還有那些焦慮,都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成為那個完美的孩子,能成長成一個完美的大人。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機器或者一件作品。 不過,我想說的,絕不是要你否認父母的角色,接受這個事實而去放任孩子。而是希望不要有這么多“逼迫”孩子的父母。不要有那么多怒氣沖沖誤解孩子的父母。
你能接納孩子的壞脾氣嗎?這幾年,從小小魚快三歲時,我回家自己帶他開始。看著他一點點長大。而且情緒也在一點點的發展。 比如之前發脾氣,他是悶不做聲,如果是你惹的他,他還會對你又踢又打。那時候,我告訴他,“你可以發脾氣,但是不能打人,你可以說出來。”但小小的他說不出來。 這一兩年過去了,他還是會經常有脾氣。發脾氣的時候,也會悶著,但是不會打人。有時太難受,會大聲地哭。但是能開始描述自己為什么生氣了。 比如前幾天跟表哥玩鬧,比他大幾歲的哥哥肯定力氣大一些。可能弄疼了他的腿。就在那生氣,吭哧吭哧不說話。但是那天我忙著手上的活,也想讓他自己消化一下情緒,就沒有理會他。 哥哥也道歉了。但他不滿意。過了很久,他還是在生氣。 中間我跟他說,“可以說出來,我聽聽,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生氣不說,只會氣壞自己,不如說出來啊!”這時他開始說了,但是哥哥又跟他爭執了幾句。孩子間的玩鬧,本來就是你一下我一下,不分對錯,也講不清楚。 索性就讓他自己解決吧,畢竟快7歲了。要學會面對這些情緒和問題。 當媽媽去看情況時,不知什么緣故,對他發起了脾氣。“你就是經常這樣發脾氣!”我提醒她別發脾氣,也不要說經常,你可以說是此刻,或者今天。讓他自己待會,自己想想。 后來我坐在他身邊,摟著他的肩膀問他是不是腿壓疼了。是不是很生氣?他說是的。我說,你可以跟哥哥說,小心一點,他也跟你道歉了。你就不要生氣了,好不好。這時,他也沒什么脾氣了,聽到理解他的話,也不再發脾氣了。
一個孩子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他們本來是天真的,激動了就會大叫,快樂了就會笑,而難受的時候會大哭。當他們有這些情感時,我們要理解接納,平和地接納。 比如帶孩子們去餐廳就餐。常常會看到一些孩子歡呼雀躍,因為看到了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還有的孩子會吧唧吧唧嘴,以表示自己的滿足。 父母此刻若是能理解孩子的心情,就不會憤怒地去指責孩子。而是會心平氣和地提醒孩子,注意一下這里是公共場所,不是自己家里哦! 這時你也是有修養的,孩子一聽,就會安靜地觀察你的樣子。一次不會,慢慢的也會學會。這就是引導和言傳身教吧。 但是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大人對孩子大呼小叫,“安靜點啊!不要打擾到別人!”“你再吵就給我滾出去!”這樣的指責看上去是約束孩子的行為,可大人自己這樣的態度,對四周的人打擾更大。你大聲吼罵或者惡狠狠地警告聲,更讓人覺得不舒服。還不如聽孩子的歡笑聲。 所以說,要養好一個孩子,大人不提高自己是不可能的。在情緒的引導上,更是如此。
如果一個孩子的脾氣太好了,不一定是好事。一定要看看孩子是真的性格平和、不急不躁呢,還是戴著一個“面罩”呢? 有很多的孩子,在出生后,就被家庭環境約束著,不敢表露自己真正的想法。比如他想買那個紅色的玩具,但是媽媽卻說黃色的漂亮,他最后也就選擇黃色。因為他知道自己無論怎么做,最后媽媽總是會有辦法讓自己接受黃色。實際上是媽媽超級喜歡黃色而已啊! 美國心理學家派翠絲.埃文斯曾講了一個例子。一個媽媽帶女兒去冰淇淋店,媽媽問女兒:“你想吃什么冰淇淋?”女兒說:“香草冰淇淋。”媽媽說:“巧克力冰淇淋更好吃。”女兒說:“我想吃香草冰淇淋。”媽媽說:“你不是愛吃巧克力冰淇淋嗎?”女兒說:“我就要吃香草冰淇淋。”媽媽最后說:“真怪!這孩子,真怪!”
最后媽媽還是給孩子買了香草冰淇淋。女孩堅守了自己的立場。但是媽媽卻一直覺得孩子很怪。 其實孩子一點都不怪,而是媽媽太怪。她想著去控制女兒,覺得女兒應該聽自己的,去吃巧克力冰淇淋。倘若做一個這樣懂事乖巧的孩子,他會快樂嗎?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孩子,父母問都沒問一句就給他做了決定。而他們就逆來順受地聽著父母的安排,沒有反抗。 所以,很多父母說,孩子脾氣大,太敏感,是大人太顧及孩子的感受造成的。其實只要打一頓就好了。 真的有那么簡單嗎?也許你的暴力和權威真的能讓孩子嚇得一時屈服。在你面前變得默不作聲、乖巧聽話。 但這樣的孩子,心理是健康的嗎?往往是戴著面具、藏著傷疤的。 父母顧及孩子感受,尊重孩子,跟他發這脾氣沒有直接的關系。那只是一些人對自己經常朝孩子發脾氣找一個心理慰藉而已。 孩子發脾氣,常常是因為大人的忽視、誤解,沒有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 所以,當孩子的脾氣來了,我們就接納面對。看看為什么會這么生氣。 然后再告訴孩子,你可以說出自己的不滿、痛苦。我們可以商量的,你不要急。 這是情緒管理的開始,而且這條路真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也是父母需要努力引導孩子的方向。而且,單純靠讀書、問人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陪伴和自省。在陪伴中讀懂孩子,在自省中提高自己。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