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跳脫原生家庭的傷害
發布時間:2020-10-24
2144閱讀
小時候受的某些委屈,直到長大成人也依然無法忘記。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就像長在身體里的血肉一般無法剔除,并且深刻久遠。
現代社會中,有多少人還在受著“原生家庭”的苦,用盡一切力氣想要治愈自己。就算我們曾經憎恨鄙夷,但是最后都會不知不覺地繼承。
那到底該如何跳脫出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呢?
我們這一生,唯一不能擺脫的,是原生家庭。
我們從一個原生家庭里長大,又將組建另一個原生家庭。
小時候,我們曾經憎恨父母的某些方式;長大后,我們卻在自己身上找到他們的影子。
那些原生家庭曾經給我們帶來的傷痛,又以一種難以抗拒的力量,在新的原生家庭里延續。
于是,當我們談起原生家庭,總帶有一些無可奈何、無能為力。
但其實,不是沒有方法,只是我們還沒找到方法。
當《大小謊言》第二季以豆瓣9.0的高分正式落幕,留給觀眾無盡遐想時,鮮少有人曾想過,這個女性視角的電視劇,竟也將原生家庭刻畫得入木三分。
這一部橫掃5項艾美獎、4項金球獎的美劇,早在第二季推出之前,就備受關注。
有人說,這是一部講述五個女人之間情誼的故事,這五個女人,都有自己的孩子。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她們分別是:
家庭主婦瑪德琳和大女兒艾比還有小女兒克洛伊;
單親媽媽簡和兒子齊格;
大美人媽媽瑟萊斯特和雙胞胎兒子;
事業女強人蕾娜塔和女兒艾瑪貝拉;
混血美人邦尼和女兒斯凱。
既然叫《大小謊言》,那勢必充斥著各種大小謊言。因為一場關乎命案的謊言,五個女人緊緊地聯結一起。
但是,在這一場關于女人的撕扯、交鋒和聯手中,暗藏一條沒有被明說的線。這一條線,牽扯出一場關于原生家庭的原罪、救贖,當然也有美好。
這正是這部劇的神奇之處。
一場校園暴力
如果你的孩子,陷入了一場校園暴力事件中,你會如何面對?
這個故事,就是以一場校園暴力開始的。
他叫齊格,一個單親孩子,剛剛跟隨母親,搬到這個海邊小鎮。這是一個在路上看到陌生人遇到麻煩,會想著要去幫忙的男孩。但在開學的第一天,他就遭遇了“麻煩”。
第一天放學,所有的家長都在校門口準備接孩子。他的同班同學艾瑪貝拉被發現脖子上有掐痕。
她的母親氣到咬牙切齒,不停地詢問孩子,想要找出“真兇”。這時候,艾瑪貝拉的手指,緩緩地指向了齊格。
齊格很詫異,他搖搖頭,否認自己打人。但在這個沒有物證的事件里,人證就顯得最為重要。不管他是不是施暴者,他都會因此被認為是一個施暴者。
從那以后,他便頂著“霸凌者”的帽子,生活在這一所學校里。
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玩。老師把他當作了特別關注對象。甚至,還有人發起請愿,要求學校讓他退學。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當得知孩子遭遇這種情況時,你或許會絮絮叨叨地責怪孩子,逼迫孩子認錯;你或許干脆給孩子轉學,讓他遠離這個是非之地。
但齊格的母親——簡,沒有那么做。
她讓孩子放下顧慮,誠實回答。孩子堅定地回答“沒有打人”,那一刻她相信孩子是無辜的。
后來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之后,她向心理咨詢師求助,咨詢師明確地告訴她,齊格是一個非常開朗的男孩,不會攻擊人。
母親的相信,給了齊格巨大的力量。他從一開始的抗拒,到逐漸融入到這個集體,甚至和誣陷他是打人者的艾瑪貝拉成為了好朋友。
因為父親角色的缺失,母親嘗試讓齊格接觸棒球。這會讓他明白,男人之間應該有的競爭和合作。
在孩子假裝生病,不想去學校的時候,她沒有因此生氣,而是和孩子談心。
她簡直是母親的模范。
后來證實,打人者不是齊格,而是另有其人。
真正打了人的男孩是麥克斯,瑟萊斯特雙胞胎兒子當中的一個。
這的確讓人感到意外。因為在外人看來,他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父母恩愛,母親全職帶娃,父親只要有空就陪孩子玩耍。
這樣一個家庭里,怎么會有養育出會掐同學脖子,咬傷同學后背的男孩?
在母親的勸說下,麥克斯坦誠了自己的行為。
而被打的艾瑪貝拉,之所以不敢說出真相,是因為麥克斯威脅她。
她害怕同學的威脅,更害怕她的母親。與這個小鎮上其他母親不同的是,艾瑪貝爾的母親是一個在事業上獲得巨大成功的人。因此,她顯得格外強勢而不留情面。
這種強勢,也體現在一個家庭里。對著丈夫趾高氣昂,對著女兒拷問連連,這使得女兒無論遭遇多大的痛苦,都不敢對她說。
一場校園暴力,牽扯了三個不同的孩子,三個不同的原生家庭。
一個是陽光開朗、樂于助人的齊格,一個是生活在看似幸福,實則暗流涌動的麥克斯。一個是膽小敏感、渴求安全的艾瑪貝拉。
不同的原生家庭,讓他們在校園暴力事件中,遭遇各異。
孩子的樣子,就是父母的樣子
為什么一個生活在“幸福家庭”的男孩,會出手打人,甚至還施加威脅?
因為,在這個看似幸福的背后,充斥著一個定時炸彈——家庭暴力。
表面上,馬斯克的父親——佩里,是一個特別愛妻子、愛孩子的父親。
但是,在孩子看不見的時候,他是一個暴打妻子的丈夫。只要妻子有一丁點兒事沒有告訴他,他便會一拳朝著妻子的身體揮去。
這個美麗優雅的妻子,身上早已傷痕累累。
夫妻倆都以為,他們之間的暴力,不會被孩子看見。他們不知道,孩子把這一切看得一清二楚,甚至還將其模仿在同學身上。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麥克斯會毆打同學,甚至還施加威脅。
因為,孩子的樣子,就是父母的樣子。
如果繼續追溯佩里的暴力,那就得扯出佩里的母親,第二季新加盟的奶奶——瑪麗。從小,佩里就生活在母親瑪麗的肉體虐待和精神虐待中。
本來,佩里還有一個哥哥。在佩里五歲那年,母親在開車的時候,因對著在后座打鬧的兄弟倆發脾氣,結果導致車禍,哥哥當場死亡。
在一個孩子去世之后,這位母親的反應不是愧疚和痛苦,而是對幸存的兒子佩里,又打又罵,責怪佩里害得她開車分神。
在后來的成長里,佩里更是遭受了無盡的虐待。
長大后,兒時的這些虐待終究“成就”了一個施暴狂丈夫,甚至成為一個強暴者。
盡管他數次求助心理咨詢師,但一回到家,他又變成了一個對妻子拳打腳踢的家暴男。
這就是一個原生家庭的可怕之處。
還記得《都挺好》中,姚晨扮演的蘇明玉嗎?小時候,她最討厭的是自己的母親。而在母親去世之后,她的身上,卻隱隱約約有著母親當年的影子。
你漸漸地,成為了那個當年令你痛苦的人。
反過來說,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子,你就成為什么樣子。
當你對孩子施以虐待,他會施以虐待;
當你對孩子施以壓迫,他會施以焦慮;
當你對孩子施以溫和,他也會施以溫和。
“推倒”父母,才能重建自己
后來,在一場糾纏打斗中,施暴狂佩里,被推倒致死。
推倒佩里的,是劇中另一個舉足輕重的女主角——邦尼。
第二季,就圍繞這一場命案展開的。因為親手將佩里推倒致死,又因為現場的五個女人集體用謊言掩飾她的行跡,邦尼神情變得恍惚起來。
她反復在想,自己當時為什么要跑過去,一把推倒佩里。最后,她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她想推倒的不是佩里,而是自己的“母親”。
從小,邦尼就在母親的嚴厲管控中長大。稍不留神,就要遭受母親的棍棒交加。常年遭受暴虐的邦尼,在推倒佩里的那一刻,真正想推倒的,是母親。
也許,只有推倒母親,她才能重建自己。
而麥克斯他們,則需要“推倒”父親。
麥克斯目睹了父親的暴力行徑,甚至也“遺傳”了父親的暴力。以至于在后來,當麥克斯的同父異母兄弟齊格遭受校園暴力之后,他伙同自己的雙胞胎兄弟一起,暴打同學,因此被停課反省。
這一切,當然也讓她的母親感到擔憂。
但他們的母親,沒有過多的責備,更不會像他們的奶奶瑪麗一樣,對孩子施以虐待。她相信孩子的力量,也給以孩子足夠的安全、時間和愛。
邦尼的母親,因為中風而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這時的邦尼,才真正向她母親吐露心聲,控訴她這么多年來的暴虐。
在《原生家庭》這本書中,作者將這種行為稱之為“對峙”。
對峙,是通往獨立自主道路上,最為激動人心的階段。
不論對峙期間或之后發生什么事情,只要你有勇氣付諸行動,就是勝利者。
佩里的這一生,都沒有機會和母親瑪麗好好來一場“對峙”。
于是,佩里死去的往后日子里,瑪麗都不會承認兒子的暴力和虐待,更不會承認自己因為暴虐帶來的影響。
我們每一個人,都從原生家庭中走來,又或走進新生家庭。
原生家庭,也許曾帶給我們傷痛、遺憾,但我們一定有方法解脫、和解。
盡管佩里從他的母親那兒“遺傳”了暴力,他的兒子麥克斯又從他那兒延續著這種“遺傳”。但是,他的妻子——麥克斯的母親,卻讓這個“暴力”的遺傳因子,就此終結。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原生家庭,但可以改變原生家庭對自己和下一代的影響。
既然原生家庭就像基因一樣,一代又一代地“遺傳”下去,那我們便可以從基因上改變原生家庭的遺傳,讓好的行為習慣得以遺傳,讓壞的行為習慣就此終止。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