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抽煙如同女人絮叨
發布時間:2020-10-08
2484閱讀
多年前盛行的梗“哥抽的不是煙,是寂寞”,道出了男人抽煙,抽的除了煙,還有很多東西隱藏內里的事實。
雖然男人是抽煙大戶,但對抽煙這個話題的興趣和討論,恐怕女人遠多于男人。因為男人多認為抽煙理所當然,沒什么好討論的;而女人不懂那感覺,正因為讀不懂,但又和自己息息相關,所以一直孜孜不倦地嘗試去讀。
很多女性有這樣的命運:父親抽煙,母親厭惡、嘮叨父親抽煙一輩子,自己也認同母親的觀點,意識上想找個不抽煙的男人為伴,但又往往事與愿違,總是遇到抽煙男人。兩人剛一起時,男人下決心戒煙,女人信任男人,認為一切會天長地久,直到某天女人通過蛛絲馬跡發現男人偷偷復吸。接下來,抽煙便成為了婚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話題。女人成功復制了原生家庭中父母親的相處模式:丈夫抽煙,妻子厭惡、嘮叨丈夫抽煙一輩子。
這樣的女性命運,讓我不由想起一句話: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如果抽煙在女人眼中是一種“壞”,那么一個總是遇到抽煙男人的女人,很可能潛意識中就是要找個壞男人來愛,然后借抽煙的話題,和這個壞男人糾纏一輩子。
很多女性會問:男人抽煙,到底是為了什么?煙,對于男人,究竟有什么魅力?
也許你會說:“不就為了提神嘛,尼古丁上癮唄。”沒錯,尼古丁進入身體,可促進多巴胺的分泌,使人產生愉悅的滿足感,經多次作用,大腦形成“獎賞回路”,使人不得不通過吸煙來滿足快感。
這是生理上的解釋,那心理上呢?有沒有想過,男人抽煙,也有諸多心理因素作怪。
1.男人抽煙如同女人絮叨,過的是奶癮
這是心理學上對抽煙行為的傳統解釋。著名心理學大咖弗洛伊德本身就是重度煙民,其將抽煙視為攸關性命的嗜好——抽是死,不抽也是死,倒不如痛痛快快地抽。
弗洛伊德認為,人在嬰兒時期必須依賴母親的乳汁存活,口部是這個時期力比多滿足的中心區域。倘若這時通過嘴巴攝取營養、延續生命的愿望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將導致“口欲期固著”。這種固著繼而導致成長過程中對愛之替代性滿足的不懈追求。
簡而言之,就是像兒時吃不到奶一樣,嘴巴寂寞了,難受了,于是就開始煙霧彌漫了。含著煙,就像含著母親的乳頭,刺激嘴部肌肉和神經,煙霧吸入的過程就像奶水吸進嘴巴的過程,瞬間滿足。
曾聽說有戒煙糖一物,想抽煙時含嘴里替代煙,有助于緩解煙癮。也有聽說為了戒煙,拼命吃甜食,最后從“煙鏟”變為“肥胖癥”,委實左右為難。糖、甜食就是煙的替代物,但這些都和尼古丁無關,而與嘴巴的滿足感相關,抽煙是口欲期固著一說不無道理。
這和很多人有暴飲暴食的習慣類似。有時我們明明已經很有飽腹感,但仍肆無忌憚地吃吃吃,主要就是因為肚子飽了,嘴巴沒飽,通過退行到嬰兒期的方式,滿足口欲的需要。
另外,許多女性有絮叨的習性,這也可以解釋為口欲期固著的表現。說話和進食一樣,必須通過嘴巴實現,而通過話語“虐待”他人,有如嬰兒通過嘴巴“虐待”媽媽的乳房,不停地索取乳汁。
所以,當男人抽煙,女人在旁邊balabala時,我們可以想象兩人用各自的方式相互吸乳、彼此喂哺的畫面。假若能想象并接受這個真相,也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男人的煙癮和女人的絮叨。
2.跟爸爸一樣抽煙,才是一個夠man的男人
這個其實也好理解。出于傳統和文化的沉淀,在大部分人眼中,抽煙是男性的特權和象征。雖然也有部分女性煙民,但一說到抽煙,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大都是男性形象。
我一位朋友的丈夫,婚前承諾戒煙,婚后幾年一直沒有吸。直到一天晚上,朋友發現丈夫坐家門口抽煙。朋友第一反應問“你怎么抽煙了?”丈夫淡淡地說:“我覺得這樣才像個男人。”朋友聽了幾乎瞬間落淚,形容那一刻只想給丈夫一個抱抱。
原來,那段時間,朋友丈夫失業了,靠妻子在外打工勉強維持家庭,他認為男人就應該出去賺錢養家,而不是這樣“吃軟飯”、窩囊廢,故自戀受挫,郁郁寡歡。所以,他希望通過做點什么(例如抽煙),來抵御自己不夠man的挫敗感。
抽煙這個行為,有男性身份認同的味道在里面。一個抽煙男人,其父親一般也抽煙。其正是通過抽煙來完成向父親、向男性身份的認同。
身份認同,這是人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任務。它是自然條件和社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合理分配,亦即把每一個人放在其該處的位置上。其中最大而又最合理的分配莫過于把人分成了男人和女人兩種身份。如果一個人在這種性別認同的道路上受阻,其在社會適應系統上很大可能會受挫。
所以,男人抽煙,有時只不過是想證實自己,證實自己跟自己爸爸一樣,擁有男性的特質,可以保護女人并改造世界——這是所有男人天然擁有的狂野自戀。但也許正因著這種自戀,人類的進步得以推動。
3.我和他人之間,隔著煙感覺更安全
很多男人說抽煙是為了社交,別人給我遞煙,我不好意思拒絕,拒絕煙等于拒絕交朋友,所以煙,還是得抽才行。
女人大多認為這是男人為自己抽煙找的借口,就是想抽,只是拿社交作掩護。
那到底是女人對,還是男人冤呢?
我認為,男人抽煙,確實有社交的目的成分在里面,但這里的“社交”,跟我們平常理解的不一樣。我們一般理解“社交”的意思是增進感情,但這里的社交,更多的是對親密感的防御。相對于“社交”一詞,我更愿意用“過渡性客體”來描述。
過渡性客體是溫尼科特提出的概念,是指存在于嬰兒和母親之間,用于代替部分母親功能的第三者。嬰兒本來把力比多投注在母親身上,但母親不可能100%接收,于是嬰兒把母親拒絕接收的部分收回來,在周圍環境選擇一個安全的客體,重新進行投注。漸漸地,嬰兒對這個客體產生了感情和依賴,他們視過渡性客體為母親一般重要。這是嬰兒的一種自我保護。
我們常常看到某些現象,比如孩子吸吮手指,這個手指是媽媽乳房的替代物,就是一種過渡性客體(當然嬰兒這時還不知道手指是長自己身上的,他們視手指為非我的擁有物);又如有些孩子需要以特定的被子、枕頭或洋娃娃為伴才能入睡,無疑它們都是孩子的過渡性客體。
實際上,過渡性客體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隔離物。嬰兒將這個隔離物安放在自己和母親之間,用于降低對母親的情感濃度,防御因母親回應不足導致的傷害。
而煙,對于男人來說,就是安放在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過渡性客體。我們常常說,女人高度感性,男人高度理性。但其實男人冷酷的理性背后,隱藏著巨大的情感力量。男人為了防御這種情感上的驚濤駭浪,便在集體潛意識上找到煙這種客體,來隔離與他人之間的親密感,以保持獨立和邊界。
這個道理,和中國人的飯局意識如出一轍。我們無論是交朋會友,還是洽談會晤,都少不了美味佳肴、酒肉飯菜。正因為我害怕自己和你過度親密而喪失邊界,我在我們之間放一樣東西,來沖淡一下我們的感情,以適度抵擋情感上的融合。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了類似“飯局”這樣的過渡性客體隔著,人與人交往中產生的焦慮值就會上升。
另外,經常聽男人說有煩惱、想問題的時候特別想抽煙。除了煙的成分在生理上有提神鎮靜作用外,煙作為過渡性客體,也有隔離煩心事,暫時遠離問題的作用。就好比煩惱和問題就在眼前,看得清清楚楚,為避免與其赤身肉搏,我抽根煙隔著與它們的關系,讓它們變得模糊,以此獲得片刻的安寧。
4.男人抽煙,有時是出于對女人控制行為的反控制
在知乎上有男士對喜歡抽煙的原因如此回答:因為女生都不喜歡男生抽煙,所以我喜歡抽煙。
曾經到一位心理老師家里作客,該老師對其丈夫抽煙持反對態度,當談到丈夫抽煙時,她給出了一個有力的解釋:他抽煙,是想和我溝通。
前面提到男人抽煙和女人絮叨可能都是出于口欲的滿足。有沒有想過,無論是女人對男人的抽煙,還是男人對女人的絮叨,都是又愛又恨、愛恨交織的呢?
沒有了男人抽煙,女人就缺少了絮叨男人的一個重要理由;而沒有了女人的絮叨,男人也沒有了獲得關注的滿足感。這個角度看,抽煙這個問題,成了夫妻間控制和反控制關系的紐帶,是夫妻雙方溝通的重要媒介,甚至可能是維系夫妻關系不可或缺的話題。
所以,男人抽煙,有時是出于對女人控制行為的反控制。我一抽煙,你就關注我、嘮叨我,有時還發脾氣,和我吵架(別忘了吵架也是一種溝通方式)。你想控制我抽煙,我不受你控制,相反,我用抽煙來控制你的情緒,控制我們的關系。
另外,假若男人因不堪女人的絮叨而戒煙,他也會有一種被操控感:戒煙這個行為,不是由我,而是由他人來控制的。相當于我把自我掌控的功能出賣給他人,讓他人來管理我的生活。這種情況下,男人可能會產生一種自戀受挫的無能感。
5.對于男人抽煙,女人能做點什么?
女人反對男人抽煙,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對健康的危害、二手煙的侵蝕。這些顯而易見的因素,相信每一個抽煙男人都懂,因為每包煙上都提醒得明明白白,林林總總的吸煙致病例子也足以讓男人在意識層面懂得這些道理。
但結果是,這些都不足以阻止他們抽煙的動力。我們暫且拋開這些關于健康和道德上的評判,來看看對于男人抽煙,女人能做點什么。
我想是接納。如果男人抽煙代表“壞壞”,那么女人接納男人抽煙,相當于接納自己“壞壞”的部分。曾經看過一段話:有些人接納自己的缺點,然后缺點沒了;有些人接納自己患病,沒多久竟然恢復健康;有些人接納自己痛苦的處境,生活便慢慢好起來了。許多時候,我們痛苦,是因為我們抗拒,抗拒別人,實質是抗拒自己的對外投射。
當接納了男人抽煙這個事實,我們就可以接納他們抽煙背后的心理動力。
畢竟男人抽煙是男人的事情,其實大可以少一些對男人的關注,多一些關愛留給自己。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