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情緒會讓孩子淪為媽媽的“容器”
發布時間:2020-09-29
1492閱讀
1.
壞情緒會讓孩子淪為媽媽的“容器”
在成為母親之前,我曾自信滿滿地以為自己可以做個好媽媽。但在開始養育孩子的頭幾年,這份自信就徹底打了折扣:因為自己身體較弱,又沒有老人幫襯,狀態一直很糟糕。
那些年,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兒子生病,因為兒子一生病,我就得醫院、家里兩頭跑。碰到孩子住院的情況,多數時間也是我一個人蹲完白天、守黑夜,抱著兒子樓上樓下繳費、做各種檢查。
記得有一次,大冬天的晚上,我幫兒子洗完澡,穿好睡袋,抱著他倚在床頭,口中喃喃地哼著:“睡吧、睡吧、我可愛的寶貝……”沒等歌兒唱完,一伸手發現孩子的額頭發燙,身體也開始抖動。
我一時間心慌意亂,看著孩子抖得越來越厲害,一顆心越繃越緊,恐懼、憤怒……席卷而來,在那一刻,我抱著孩子號啕大哭。
在這種糟糕的狀態下,我的情緒常常失控——當兒子哭鬧不肯睡覺時、不愿意主動收拾玩具時,吃飯挑食不吃魚蝦時,甚至當他不按照我的意愿蹲便池而選擇蹲馬桶時,我都會忍不住對他發脾氣。喋喋不休地訓斥他,抱怨他不夠乖巧、聽話。
兒子長期面對一個哀怨的母親,變得越來越情緒化,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頻繁地生病。
弗洛伊德說過,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激烈的方式爆發出來。
2.
所有的壞情緒都會被留下
溫尼科特曾深情地描述:“嬰兒仰望他的母親,在母親眼中看見他自己。”
可見,在早期的母嬰關系互動中,母親的狀態對嬰兒的重要性。母親就如同一面鏡子,而嬰兒在這面鏡子中逐漸形成對自己的認識,并根據母親的回應而慢慢形成自己的各種認同和適應,最后形成自我人格。
如果這個母親“不夠健康”,在面對孩子哭鬧時表情僵硬或者動不動就發脾氣,那么她就無法給予孩子“恰當的回應”。然而,敏感的嬰兒很容易察覺到媽媽的情緒,并從媽媽“不耐煩”的情緒中體會到自己是不夠好的,這對一個嬰兒來說,會嚴重損害他與母親早期依戀關系的建立。
再比如,當一個五、六歲的孩子養的一只寵物死了,孩子忍不住傷心大哭,有的家長會無視孩子的情緒,甚至看到孩子哭鬧會覺得心煩,進而訓斥孩子:“哭什么哭,一點小事就哭成這樣,真沒出息!”還有的父母甚至會大打出手。
這類父母通過打壓孩子的方式,避免自己卷入孩子的情緒中。然而,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逐步形成了自我意識,開始通過"模仿"來學習如何適應周圍的環境,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情緒泛濫”,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因而變得自卑、膽小、行為退縮。同時,孩子“模仿”父母的言行,也會“承接和習得”父母的“反應模式”,產生攻擊性行為。
據研究,這類孩子到了青春期,更容易出現成癮行為,產生低自尊、低自我價值感,從而患上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疾病。
總之,父母“縱容”自己的“壞情緒”,就等同于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人為地設置“障礙”,以一種“無知、無能”的方式“阻止”孩子成長為一個獨立、健康的人。
3.
壞情緒會影響你當下的生活
前段時間中秋節放假,朋友在微信上給我發了一段長長的語音,大意是說自己攜家帶口,一路奔波了八百多公里回到父母身邊過中秋,卻絲毫感覺不到快樂。我一個人靜靜地聽完朋友的傾訴,淚如泉涌。不敢多言,只是認真地回過去一個字“抱”。
朋友自小是在父母“唇槍舌劍”的環境之下長大的,她的父親是個脾氣暴虐的人,稍有不如意就在家里大發雷霆,摔盤子、摔碗,最嚴重的一次砸壞了一臺新買的電視機。而她的母親則是一個處處爭強好勝、不服軟的人,所以在朋友的記憶中:“父母兩天一大吵,三天一小吵”便是生活的常態。
父母在情緒上的絲毫不克制,讓她感覺從小就生活在“動蕩”與“不安”中。即便現在年近四十,每次與父母相聚,她都沒有辦法真正放松,融入到關系中去,反而會感到莫名的緊張與焦慮。朋友常常感嘆:年近四十,依然感覺自己活得“上不沾天,下不沾地”,身后“無人可依”。
4.
如何走出父母“壞情緒”的影響?
朋友是一個四十歲的“女人”,也是一個四十歲的“孩子”。
盡管她遠離了父母,已為人妻、為人母,但內在的自己依然被原生家庭所困,父母的壞情緒依然能隔著千山萬水擾動她的心。
很多人和她一樣,雖然年過半百,內在還是個走不出父母情緒陰云的孩子。應當如何走出父母壞情緒的影響呢?
❶ 要舍得把“悲傷”還給父母
當現實你已經“逃離父母”:去遙遠的城市工作、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但內心你卻還是那個緊張、恐慌的孩子。就是說,你運用這種恐慌的方式,與你記憶中悲傷的父母保持著緊密的連接。
潛意識你認為“悲傷”是一份關于愛的禮物。但你可以把悲傷還給父母,卻依然愛他們。曾奇峰老師說:讓一個人自己承擔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事情的后果,也是對這個人的一種尊重。
❷ 父母也是“壞情緒”的受害者
父母也曾是孩子,他們也有各自的原生家庭,同樣不可避免了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或許,他們早年也生活在“父母”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爭吵中,是父母壞情緒的受害者。然而,他們無力掙脫命運無形的“桎梏”,在這樣一場命運的輪回中,“壞情緒”成了一件可以代代相傳的“傳家之寶”。
❸ 撕掉“壞”的標簽
很多人會認為憤怒、痛苦、焦慮、緊張、恐懼,這些負面情緒就是壞的、不好的情緒,會本能得想要逃離它們。事實上,情緒沒有好壞、對錯之分,糟糕的情緒不是洪水猛獸。試著把“壞”放下,你可能更容易安放情緒。
曾經父母的壞情緒,成為你行囊里的行李,你走到哪里把它們背到哪里,你信奉無論在哪都有一個情緒糟糕的人等待你來照料,這讓你時刻不得放松,也讓你絕望。
但我想告訴你:你的生命擁有希望,無論境況多么糟糕,你都要努力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你就是自己的希望。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