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一門新語言很難嗎?
發布時間:2020-09-11
2045閱讀
語言學習永無止境。不管一個人已經知道多少東西,總會有更多的東西要學。人總是不滿足于自己的現有水平。我們在使用新學的語言時經常會有這樣一種感受:一句話說完了,才發現自己沒有說出最關鍵的那幾個詞。
那么……
01 學好一門新語言需要多長時間
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單純從所耗費時間的角度衡量語言學習是不對的。學習一門語言是一項有趣、令人興奮的冒險活動,也是一項有益的業余愛好,而不是一個需要不斷估計還要多久才結束的痛苦活動。
專家建議的學習時長應該僅被當作一種指導方針,因為不同的學習者到達不同學習階段所需要的時間是不一樣的,這取決于學習者本身、所學習的語言以及不同學習者所處的環境。
三個月
前三個月是人們對學習最有熱情的時候,在這三個月里你的語言水平會突飛猛進。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如果你在前三個月的時間集中學習,例如每天至少學習一次,那你在前三個月就可以實現開口說話的目標了。雖然這并不意味著你可以說出復雜的句子或表達深刻的想法,但這至少說明你已經上路了。
一年
就學語言而言,一年很長,但也很短。如果你能保持前三個月的學習勢頭,就有機會在這段時間里實現相當不錯的進展。然而幾個月之后,大多數人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懈怠。這意味著在開始學語言的一年之內,我們會有很大的進步,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一生
在人的一生中,語言水平也會有波動。語言能力有時會變得更好,有時會變差。保持進步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學習。就算每周只學習10~15分鐘,你也掌控著自己的學習節奏。
02 每天應該花多少時間學語言
每個人每天花在語言學習上的時間是不同的,這取決于個人的水平。每天花一個小時學習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尤其是在剛開始學習熱情高漲的時候。
堅持一個小時的學習并不意味著每天坐下來苦學一個小時,而是把時間分解成更小的碎片,分散在日常生活中。碎片化的學習比長時間的苦學更容易實現,更有激勵效應,還能讓大腦保持清醒,而且所學的知識經過一整天的消化也更容易被吸收。如果在某次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時你被打斷了,用其他時間來彌補也不難實現。
15/30/15法則
你可以把時間分成三個主要的時間段:早上15分鐘、中午30分鐘、下午15分鐘。這些時間段的利用方法如下。
早上15分鐘:第二次復習
復習前一天晚上的筆記,看看睡了一夜后你還記得多少。前一天遺留的問題應該成為今天首要解決的知識點。
中午30分鐘:學習時間
這段較長的學習時間應該用于借助課程和學習資料來學習新知識。你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作業和練習。在這30分鐘內,你應該保持專注、保證效率。
下午15分鐘:第一次復習
復習白天學過的知識點,夯實新學的語法和詞匯,查漏補缺。第二天早上,你還可以進行第二次復習。
這樣的學習節奏適合計劃每天學習的語言學習者,當然也有其他的學習方式。
“三天打魚,四天曬網”
如果你認為自己無法堅持每天學習,那你可以按照“三天打魚,四天曬網”的節奏來學習,也就是每周花三天按照“15/30/15”的計劃學習,然后休息四天。在休息日的時候,你只用每天花幾分鐘回顧一下學過的知識就好,不需要學新內容。
如果你正在攻克一門難學的語言,這種方法會很奏效,因為“休息日”會給我們充分的時間去消化吸收所學的語言知識。
如果你正跟著老師上語言課,那你可以把語言課安排在自己的“休息日”,并利用這些課程復習之前學習過的內容。
每周學習一到兩次
達到高級水平以后,每周只學習一兩次也是很有幫助的。你在這個階段所學的詞匯要抽象得多,學習的重點是盡可能地像母語使用者那樣用地道的方式來表達。這意味著你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學習新單詞,也就意味著你需要更多的復習時間和更多的休息時間。
在這種學習節奏下,利用整塊的時間進行長時間學習可能是一種更優的學習方式。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習者需要用更長的時間來做更復雜的練習,練習用的文章和寫作任務也更具挑戰性,要求學習者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休息日”里,你可以重新閱讀、復習和測試自己學到的新詞,堅持聽一些播客和電臺脫口秀節目。
03 形成良好的習慣
有效利用時間的最好方法是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習慣一旦養成,花時間學習會比不學習更讓人感到舒適。
養成好習慣的關鍵就在于使用正確的思維方式。接下來的這五個步驟可以幫助我們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養成良好的日常習慣。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你要相信,自己想要實現的事情是可以完成的。如果自己一開始就在心里打退堂鼓,那么一定會影響目標的實現。
為了實現目標,你需要認真制訂具體的計劃,這就是從小處著手。你應該為自己設定每天和每周的學習目標,然后專注于實現這些目標。
小目標應該是以天計的。通過這些小目標,我們可以激勵自己繼續前進,堅持這些學習習慣。人很容易被更遠大的目標分散注意力,但如果我們不首先實現小目標,大夢想就不會實現。
日常生活行為鏈
與其和自己已經形成的日常生活習慣對抗,不如好好利用它。不要輕易取消日常生活中固定做的某件事,在目前生活習慣的基礎上增加額外的語言學習部分就好。這樣的話,在安排好語言學習時間之余,你還能提醒自己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
假設你日常的生活中有這樣一個行為鏈:
下班回家→燒水→換衣服→看電視→做飯→吃飯→看電視→睡覺
在這個行為鏈條上的任意兩件事之間(除了做飯和吃飯之間),你都可以增加一個額外的語言學習時間段。你可以對自己說:“下班回家以后先燒上水、換好衣服,然后我要學習30分鐘。”
在已有的日常行為習慣中加入學習計劃比專門找出一個晚上學習要更容易實現。專門找出時間學習往往會讓人感到有壓力,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情。
不做過多瑣碎的選擇
做決定往往需要消耗很多腦力,也會分散你對短期和長期目標的注意力。你想來想去、選來選去,又一個星期過去了,但還是沒能坐下來開始學習。
你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瑣事都固定為不需要多思考的例行公事,比如不要每天花幾個小時考慮晚上吃什么,而是提前就給自己規定好周一吃魚、周二吃意大利面、周三吃雞肉,等等。這樣你就解放了大腦,可以把注意力用在語言學習上。
計劃過程,不要只想著結果
過度幻想正在做的事情可以產生怎樣的美好結果也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確定最終目標當然很重要,但如果你不計劃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那目標就永遠只是美好的幻想。
你應當靜下心來計劃一下自己每天要做什么。請想象自己坐在書桌前讀書、和老師交談,或者學習網絡課程并做筆記的情景,然后把這些想象的內容制訂成可實施的計劃,付諸行動。
消除障礙
想想自己曾找過哪些偷懶不學習的借口,試著消滅這些借口。最常見的“借口”有:沒有合適的學習場所,沒找到要用的書,感覺很累,作業還沒做,等等。
針對這些阻礙學習的借口其實有簡單的解決方案:你可以在家里開辟一塊只用于學習語言的地方,或者去咖啡館或圖書館;把書放在固定的地方;在充滿精力的時候學習,累的時候就換一個精神更好的時間再去學習;用前文提到過的日常生活行為鏈來安排寫作業的時間,這樣就不會因為沒寫作業而逃課了。
人都會因為自己沒做到什么事情而找借口,但最終會自食其果。不找借口,我們才能很快實現自己的目標。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