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喂養內心的“遺棄創傷”
發布時間:2020-09-05
2333閱讀
“父親”對我似乎只是一個符號,現在想是因為每天早上都會上演的事——每天天不亮他就生爐子做飯,但哪怕一丁點兒的事不開心,他就把剛做完的飯倒到泔水桶里。
“滿臉怒氣,急匆匆的步伐,憤怒后對家人的打罵”是他給我唯一清晰的印象。
兒時對父親經常是期待、落空、再到失望,多年來我對父親充滿仇恨。直到學習精分后了解到“愛與恨”本一體兩面,在那一瞬間我淚流滿面。
我的父親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人,因雙親去世得早,被一個有六個孩子的親屬養大。在了解到父親的成長背景后,我忽然能夠理解他了,在那個吃穿都發愁的年代,被遺棄的父親沒有得到過愛,亦無法在貧瘠的身體中將愛傳遞給我。
“憤怒”或許是父親表達情感的唯一方式,這是一種變了形的愛,更是一種對愛的終極呼喚。
父親終其一生也無法理解:明明想要靠近,怎么變成了疏遠?明明想表達愛,怎么傳遞了傷害?他甚至無法知曉,這背后的原因是他所遭遇的“遺棄創傷”。
當嬰兒出生后被媽媽拋棄,是一種驚人的創傷。父親正是被這種創傷裹挾了一生。
而遺棄的創傷除了被直接拋棄,還有些隱性的“遺棄創傷”,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1.
隱性的遺棄創傷
❶ 二手撫養
小然不明白為何總是和戀愛對象不能親近,于是她選擇了一個經常出差的人結了婚,婚后她發現無法忍受不常回家的愛人一回來就要和她黏在一起,她離婚并陷入迷茫,她要找一個由她來調控距離和節奏的人。
小然小時是姥姥帶大的,快上小學了她才回到父母身邊。小然的親密關系現狀就和這段經歷有關。也許你驚訝、替父母委屈,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把孩子送給父母撫養,咋和遺棄搭上邊兒?
嬰兒在很小的時候,被一個叫“媽媽”的人撫養,剛熟悉媽媽的味道、媽媽的聲音時就和媽媽分開,被送到一個叫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的家,一年只見媽媽幾次,這就是二手撫養遺棄性創傷的由來。
成人們認為孩子小不會記得,其實正因孩子小,他們會把大量不能表達出來的部分壓進潛意識深處,長大后再經由潛意識制造一個和TA一樣早年有分離創傷的孩子來理解TA。而這一切,完全是鬼使神差、莫名其妙,在本人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這在心理學上稱做強迫性重復。這會引發遺棄性創傷,會導致成年后的分離焦慮或者對親密關系的渴望與拒絕。
❷ 語言遺棄:媽媽不要你了
一個小朋友在超市里瘋狂的哭鬧,只是因為想要一輛玩具車,媽媽不同意買,面對打滾哭鬧的孩子,沖口而出“再鬧警察就把你帶走了”。
一個小朋友剛剛上幼兒園,姥姥看一起上幼兒園的其他小朋友都已經不哭了,只有自己的寶貝外孫還在哭,姥姥用了很多招都不好用,大吼一聲“再哭就不要你了”,孩子瞪大了雙眼閉嘴了……
腦補一下場景和畫面,熟悉吧。兒童和成人是兩個世界的人,他們不知道那沖口而出的話語只是在呈現成人的無助感,并不是動真格的。真相是他們是內心里深愛著父母、認為父母是神的兒童,他們會把成人的每一句話當真。當下他們內在會出現真切的被遺棄的情感體驗,從而引發遺棄性創傷。
面對成人的遺棄,兒童沒有能力保護自己,也還不能用語言表達內在恐懼,這常令他們深陷無助。為了生存,他們會發展出一種策略,把引發創傷的情緒體驗或事件壓制、壓抑到潛意識深處。成年后類似的事件出現會觸發潛意識深處的“雷區”,將其不由自主、快速地帶回到當年無助、恐懼的體驗中,如同當年真實的發生。
2.
“遺棄創傷”的小孩,長大后有哪些情感沖突?
❶ 害怕走進親密關系
旦凡有被遺棄經歷的人,都會在現實層面有很多理不清的困惑,比如本想找個依靠卻刻意保持距離,令自己不敢、不能全身心投入戀情。我認識一個女孩,每每遇見心怡的男生,剛開始還好,時間一長便恐懼甚至抗拒繼續交往,因為在她內心始終有個聲音:一個人才安全。
❷ 內心沖突:渴望又拒絕
明明想靠近,卻逃得比誰都快;明明渴望被世界溫柔踏實地擁抱,卻在世界伸出雙手前先行逃開。旦凡有這種表現的人,都要重回童年探尋一下拒絕背后的真相。那里極有可能藏著你不想、不愿面對卻實實在在影響你一生的情感關系。就像父親因為一段童年過往令其變了形的愛無所適從,明明想表達愛與關懷,出來的卻是憤怒、指責、打罵,既無法照看到內心又傷害彼此關系。
❸ 報復性拋棄
被遺棄經歷極易讓人在走向情感深處時調頭快速撤離,潛臺詞是在你拋棄我之前我先拋棄你;或者過度依賴、粘人而讓對方窒息以迫使對方逃離,“自編自導自演”看似“被遺棄”的命運。
我認識一個叫麗的女孩,工作有能力,老板器重她,人緣也不錯,卻在各方面都不錯的單位頻繁進出。她應對工作、人際的模式始終保有隨時備戰的警覺。她意識不到正是她自己推動了這個“拋棄”。
現實中也常有因無法面對分手以死要挾或真實的傷害性事件出現,這極有可能是早年有遺棄創傷經歷的人無法應對現實的分離所致。
3.
如何喂養內心的“遺棄創傷”?
❶ 創傷要在自我覺知中被看到。真實的看見,是一切療愈的開始。我們無法站在現在改變過去,但可以通過自我覺察,感受當下發生的事件來了解自己的成長歷程,擁抱內在的小孩,喂養內心的遺棄創傷,不再將創傷彌散在現實生活中或在無意識中延續給下一代。當這一切真實的被看見,代際間的重復也許會就此終結。
❷ 創傷要在愛與接納中充分流淌。當我們知道現實中的拋棄與分離、語言遺棄會引發創傷,我們就知道無論現實層面多么不具備自己養育孩子的理由,也依然可以通過整合所有資源,盡量讓孩子三歲前和父母不分離;在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中,當情緒爆表時節制語言和情緒,用愛去接納,而不是用頭腦去指責和“教育”。
❸ 創傷要在關系中解決。一切心理問題都要在關系中得到解決。創傷也一樣,比如戀愛關系、朋友關系、咨訪關系等。如果你有被“遺棄”的經歷和情感沖突的體驗,不妨試著建立一種特別的關系,也許會協助你打通一條時光隧道來修正童年的錯誤,重溫童年的美好。
兒童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很可能經歷遺棄性創傷,可人總有長大的一天,可以選擇帶著愛和覺知擁抱內在小孩,當負面情緒爆棚,到底是當下的我感覺到被傷害還是早年那個內在小孩?當帶著一份清明的覺知關愛曾經受傷的內在小孩,創傷也許會轉化為人生富貴財富。正是曾經的經歷讓自己和內在小孩有了深深的連接,讓自己有了細膩、敏感的感受與思考,適時地照看和回應內在、外在的世界,珍惜當下或幸福或痛苦的瞬間。
人生猶如一出戲,你無法把握開端,但過程和結局你說了算。生命中的每一個遇見都是為你而來。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