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的愛與理想化的愛
發布時間:2020-07-11
2311閱讀
1
小依說,老公不愛我。
證據就是:老公總是在網上跟人家聊騷。有次他忘了關QQ,我看到了他跟一些很低級的女生打情罵俏,我覺得惡心。
雖然我知道他跟她們都沒見過面,也都沒什么實質性的關系,但我還是覺得難以接受。我覺得我對他的信任,徹底坍塌了。
我發現后,特別想離婚。但老公堅決不同意離婚。事發后,他把那些女的都刪了,并且一再給我解釋,說他有多愛我,并給我寫了保證書。
但我還是過不去這個坎,我分不清他對我好到底是出于愛還是愧疚。
小依說:如果他愛我,他怎么會傷害我。我跟他說過,我接受不了我們感情中有一點沙子,一旦發現馬上離婚。我跟他說過我的底線,可他還是要這么傷害我。
2
我也很好奇:小依的老公愛小依嗎?
說不愛也對。
聊騷這件事,顯著性表達了不愛。雖然不是所有人都介意伴侶聊騷,但小依是那種特別介意的人。在這個背景下,老公明知道還要去做,起碼是知道后果的。
這說明老公對失去小依,沒有那么害怕。
一個什么樣的人不會去聊騷?
覺得自己的伴侶特別好的人,好到對別人根本就沒興趣。或者,特別害怕失去伴侶的人,一丁點風險都承受不了的那種。
所以小依的感覺是對的:老公的確不愛自己。
可既然不愛,為什么不離婚?
又有愛。
其實沒必要去區分到底是愧疚還是愛,因為愧疚本身就是愛的一種。愧疚的意思就是,我很后悔、很自責沒有對你好,我覺得我很應該對你好。
這不正是愛嗎?不愛的人,不會去聊騷,會直接出軌。然后大筆一揮說:是啊,我就是喜歡她,我們離婚吧。
如果小依真的覺得老公不愛了,小依也能咬咬牙離婚。把聊騷換成出軌試試,小依就不會猶豫了,老公什么保證和解釋都不好使了。
小依之所以沒有離成,是因為她還相信:老公是有愛的。
這才是小依痛苦的本質:
老公到底是愛我,還是不愛我?
我應該原諒他,跟他好下去?還是不應該相信他,跟他分開?
兩個觀點各有證據,小依得不出結論,做不了決定。
雖然現實層面上,也有經濟、孩子、父母等因素考量。但內心深處,其實小依知道,這就是一個愛不愛的問題。一旦這個問題明了了,其他現實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3
所以,小依的老公到底愛小依嗎?
愛,但沒那么愛。有些愛,所以不舍得分開。但沒愛到非在一起不可,所以愿意冒險。
在小依的世界里,愛是被理想化的。小依理解的愛是這樣的:
如果我告訴了你我的底線,你就不應該去違反。如果你愛我,就不應該辜負我對你的信任。
“如果你愛我,就不應該傷害我”,這其實是對于愛的理想化。
理想化,就是把他人和感情想的過于美好。在理想化中,典型的句式就是:
如果你愛我,就應該……
如果你做了XX,就是不愛我。
比如說:
“如果你愛我,就應該照顧我的感受。”
“如果你愛我,就應該懂我,理解我。”
“我都跟他說了,他就應該去做。”
“我跟他說過了,他就要記得。”
“他答應過了我,承諾了,就應該做到。”
“我需要,他就得給我。”
“這是錯的,他就不應該做。”
……
對方能做到這些嗎?
一時間是能的。但兩個人相處的時間被拉得越長,堅持做到會越難。所以,理想化的存在,就是為了證明自己不被愛的。
他只有做了這些,才是愛我。一旦發現對方沒有做到,就會感覺到自己不被愛,就會覺得非常受傷,絕望,想離開。發現一次,受傷一次。
理想化,代表了一個人對于感情美好的渴望。
但是一旦把這種渴望當真,人就會過得很痛苦,就會反復找證據,體驗到自己不被愛。
在感情里,你越是把對方理想化,你就越是會發現他不夠完美而想攻擊他。你越是把感情理想化,你就越是發現自己不被愛。
所以,理想化他人,就是為攻擊一個人做準備的。理想化感情,就是為體驗不被愛做準備的。
4
理想化的愛,在現實中很難存在的。
那現實中的愛是怎樣的呢?
現實中的愛,并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存在,不是一個愛與不愛對立的存在,而是一個程度漸變的存在,是一種愛與不愛的疊加狀態。
現實中的愛是不完美的。
愛分為:
10分愛,9分愛,8分愛,7分愛……1分愛,0分愛——有很多等級。
8分愛是愛嗎?
8分愛就是:8分愛+2分不愛。愛與不愛同時存在。
所以老公覺得自己還愛,但小依覺得不被愛,都對,因為對于愛的標準不一樣。
這是一個小馬過河的故事:
小馬要過河,小松鼠說不要,會淹死你的。老黃牛說不會的,很淺。小馬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還是淺。誰對呢?
小松鼠和老黃牛都對,標準不一樣。小依和老公對于愛的判斷都對,愛的標準不一樣。
如果你認為,愛就是應該10分,可對方的愛只有8分,你就會經常覺得自己不被愛了。對方的愛如果只有6分,可他覺得正常的愛應該4分,他就會覺得自己非常愛你。
如果你覺得10分愛才是愛,那在這個標準之下,你就會找到很多不愛的證據。如果你覺得3分愛就是愛了,你就會發現他居然做了很多愛你的事。
在戀愛和婚姻初期,因為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對方,人可以持續用理想化維系感情。
對感情和對方都有一個美好的想象,并把這個想象當真,然后自己就會體驗到被愛的美好。但時間一旦被拉長,理想化就會破滅,人就會失望。
小依渴望的愛,就是“如果我告訴了你我的底線,你就不應該去違反”,在這個標準之下,小依的失望,只是早晚的事。
那要分開嗎?
當你看清楚現實,你可以自己選擇能否接受。愛只有6分,不是不愛,也不是很愛。是有點愛,比較愛,不是特別愛。你只要問自己:
能接受嗎?
接受,就放棄了主動得到10分愛的可能。如果還是想要,只能一點點去經營。
不接受,就連這6分也不要了。然后去冒險,賭注將來是否會有人能給這10分的愛。
5
即使理性上,我們知道人無完人,知道愛無完美。但我們還是會在內心深處遏制不住地期待完美。因為把感情理想化的兩個壞處,恰好也是他的好處。即:
潛意識里,我們渴望憤怒,然后攻擊他人。
潛意識里,我們渴望失望,然后證明自己不被愛。
對小依來說,攻擊老公不值得信任,攻擊老公辜負了自己,攻擊老公對自己不夠重視,不夠愛。可以發泄內心深處一直以來,壓抑的,對父母不重視自己的恨。
我們對父母無從表達的恨,長大后,會從相同特質的人身上攻擊回來。
小依說:
我是個獨生女,但我爸爸想要個男孩,從小到大,爸爸都覺得我是個麻煩。我媽媽很情緒化,也不是很喜歡我。我是姥姥帶大的,從小跟媽媽不親。
在內心深處,小依覺得自己就是個孤兒吧。其實還不如孤兒呢,孤兒起碼有想象的空間。對小依來說:
媽媽不疼,爸爸不愛。沒有人值得信任,更沒有人能給自己重視。
所以小依對愛有著非常大的渴望,希望渴望有人給自己足夠的重視,供自己依賴。可小依從內心深處來說,又是不相信的。從小沒得到過個的東西,怎么相信得起來呢?
所以小依要把感情進行理想化。這個理想化就是“不能辜負我的信任”。
對于這個老公來說,是聊騷。換了別的不會聊騷的老公,就會變成:答應我的事沒做到,做了一些事沒有跟我說……
總之,小依還是能找到很多自己被辜負的證據,不被重視的證據。
如此就可以再一次驗證:
我是不值得被重視的,我是不值得別人為我托付終生的。
果然跟我小時候的體驗,一模一樣。好失望,好熟悉,痛苦而熟悉的失望,完成強迫性重復。
如此一生。
把感情想得太美好,本身就是對感情的一種傷害。你終究會失望,再次驗證自己不被愛。
可是又不甘心,然后就想攻擊對方:
你為什么都不夠愛我!
其實是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
你們為什么都不夠愛我!
6
理想化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安撫自己。
畢竟,小時候沒有,已經很慘了。現實中再沒有,那就更慘了。在想象中,有一個的話,還可以讓自己舒服點。
就像《大話西游》中的紫霞仙子:我有一個意中人,他會……
這也是理想化的好處,給了人希望。
因此如果要破除了理想化,也是殘忍的:
小時候沒有,現實中沒有,將來也很難有。你要知道,無論跟誰在一起,你都沒那么被愛。你想要的那種愛,不能說不存在,但真的很難。
它需要你有足夠的資本,值得對方愿意為你那么去做。并且需要對方有足夠的能力,可以為你去做。
如果你對他人的能力有一個理想化。即使他愿意,他也做不到。
這是需要接受的一個現實:愛,沒有你想要的那么多。
成長的過程,就是慢慢發現,現實沒那么糟糕,也沒那么美好。現實不是電視劇,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它很平凡。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