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越忙碌,內在越虛無
發布時間:2020-07-01
1886閱讀
朋友的公眾號需要錄制音頻,讓我幫著找播音員。
我想起幾個月前,一個做電臺主播的小女生找我要過文章授權,她當時說要把我的文章用在她自己的電臺上,并承諾,如果我的公眾號哪天需要錄制音頻,她一定鼎力相助。
我在微信里搜索到小女生的名字,然后發信息給她,沒想到系統自動彈出來一個信息:
對方開啟了好友驗證,你還不是他(她)朋友。請先發送朋友驗證請求,對方驗證通過后,才能聊天。
真是難以言說的滋味。
在我的定義里,她是屬于“朋友”的。
翻看我們之前的聊天記錄,我們探討過圈內八卦,交流過各自的家庭,賣過萌,斗過圖,最長時間的聊天一次有兩三個小時。我認為,這已經算是志同道合了。
可是,我連什么時候被人刪進垃圾桶的都不知道,可能再過上三五個月,她的名字也會在我記憶里模糊甚至消失。
我們最終會相忘于江湖,這段曇花一現的友誼也會變得無跡可尋。想到這里,我突然有些心疼那些耗在這段友情上的時間與精力。
1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結識的人越來越多,稱之為“朋友”的人也越來越多。
但是,友誼的成本卻是越來越高,保質期也越來也短。
小時候,一起逃過課就算得上是生死之交了;長大后,共過事拼過酒隨過份子錢的人都可能被遺忘。
我曾有一天在大街上碰到一個老同事。
我們十幾年前曾同在一個部門工作,格子間的位置相鄰。我們在一起講過老大的壞話,一起偷懶摸魚,還為她出謀劃策助她去追求心儀的男生。
然而,在我們重逢的那一刻,我們相互指著鼻子,半天叫不出來對方的名字。最后,只得尷尬地笑著說:好巧,你也在逛這條街啊!
蘇芩曾寫過這么一句話: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若他們走進不了你內心,就只會把你生命攪擾得擁擠不堪。
這句話,可能只有越成熟才越能體會。
要耗費多少心力,才能五湖四海皆兄弟?
有許多友情最后都不會在我們生命中留下痕跡,只不過讓我們徒增了許多無用的社交,這又何嘗不是對生命的消耗呢!
2
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我一直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我看了些勵志的書,被一些人脈圈子的格言給洗腦了,迫切地想要改變,想要成功,想讓世人看到自己的璀璨。
于是,我決定拓展自己的人脈,結識一些優秀的朋友,進入逼格更高的圈子。我把這種雞血沸騰的思想傳染給了我的閨蜜兔子,我們像餓死鬼投胎一樣,瘋狂迷上了飯局。
我們結識了倉庫的品管,后勤的保安,還有供應商的送貨員,我們發誓要在工業區殺出一條血路,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
后來,我們真的有了點名氣,別人提起我們,總說我們是“廠里最愛蹭飯的兩個女孩子”。
臉皮薄的我們終于在臭名昭著的這條路上剎了車。
事實證明,我們永遠只能認識與我們水平相當的朋友,如果足夠幸運,我們還可能結識少量與我們處在同一層次但比我們優秀一點的朋友。但是,跨越層次的朋友圈,我們削尖了腦袋也鉆不進去。
有多大本事,混多牛的圈子,這點是我們在社交上費再多心血也改變不了的事實。
人脈從來都不是靠追逐,而是靠吸引。真正的朋友,總是在同行的時候自然而然的靠近。
3
害怕孤獨是人的本能。
我們渴望陪伴,所以我們結交很多朋友,你來我往,熙熙攘攘。
當生活被各式各樣的交際活動安排得滿滿當當,我們就會誤以為自己活得很充實。
其實不然。事實往往是:外在越忙碌,內在越虛無。
《人生的智慧》里面有這么一句話: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
一方面,越空虛越需要朋友;另一方面,結識的朋友越多,獨處的機會越少,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也會變得很有限,于是思想變得更加貧瘠——這似乎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讓在我們迷失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所以,真的不必把太多人請進你的朋友圈。
放棄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多留些精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斷探索,生活才會越來越有趣。
不去留戀那些不堪一擊的友誼,騰出一些時間來與自己相處,不斷沉淀,才能活得越來越踏實。
我們只有活得足夠認真,生活才會幫我們去偽存真,讓我們看清楚哪些人才是我們生命中的稀世珍寶。
朋友不必多,貴在能知心。
越純粹的感情,才越有價值。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