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并不都是自戀的。
我的大部分研究都在青少年自戀領域,以及自戀與社交媒體活動之間的聯系。青少年自戀這個話題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過去討論過關于青少年自我認知和自尊的幾個悖論,以及將自戀納入精神病態結構——這是我之前研究過的一個領域。此外,我發現青少年發展的獨特方面很有趣,因為它們表明自戀可能是青少年的正常部分,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適應。
在對該領域進行研究并回顧具有相似興趣的同事的工作后,我們得出了幾個核心發現:
青少年的自戀傾向呈正態分布,這意味著大多數青少年不一定表現出極端的自戀水平,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戀傾向會有所下降。
青春期的自戀與攻擊性、犯罪行為以及自我報告的焦慮和抑郁有關,具體取決于自戀的具體特征。
具有自戀特質的青少年可能會被同齡人負面地認為是善于操縱、難以相處,并且可能會在未來犯罪。然而,他們也可能被視為有競爭力的優秀領導者。
自戀不一定與社交媒體帖子的頻率或類型有關。但是,某些社交媒體帖子(例如自拍)可能與不熟悉的觀眾的自戀觀念有關。
隨著我們繼續進行研究,我們希望在這些問題上獲得更多的清晰度和細微差別。通過在不同世代的背景下探討青少年自戀的話題,考慮青春期發展力量的影響以及個性的個體差異變得至關重要. 此外,雖然我們承認自戀和適應不良之間的相關性,以及消極的同伴看法,但必須闡明導致這種關聯的潛在原因和具體條件。此外,在研究自戀與社交媒體帖子之間的關系時,仍有必要調查自戀者是否天生傾向于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特定內容,或者社交媒體的流行是否以某種方式促進了自戀傾向的增加。
第一步是對自戀有一個共同的、有理論基礎和科學支持的定義。具體來說,一些研究人員關注自戀的宏大方面(例如,權利感、自夸),其他研究人員包括脆弱自戀的概念(例如,受社會反饋高度影響的自尊、不愿分享自己的弱點),并且仍然其他人則依賴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盡管許多人可能對自戀者的刻板印象是傲慢和虛榮,但過去幾十年的研究描繪了一幅更復雜的圖景。縱觀定義,自戀者是那些試圖表現得比別人優越的人,但不清楚他們是否真的相信自己比別人優越。對于青少年來說,情況尤其復雜,因為他們仍在發展自我意識和人格,堅持個人主義——個人主義社會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可能被視為自戀。
我計劃深入探討與青少年行為問題相關的自我認知和性格因素,以及社交媒體如何影響和反映自我認知。雖然我們還沒有所有的答案,但我相信這些問題值得討論,我?期待著在這個平臺上?與讀者互動。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