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是創傷反應的標志之一。
許多幸存者可能會經歷長時間的凍結反應。
創傷幸存者常常會感到與周圍的人(包括親人)脫節。事實上,廣為人知的創傷后 應激癥狀之一就是社交疏離。經歷創傷性事件后往往會產生深刻的孤立感,這可能是由于創傷的性質、嚴重程度、長期性,以及在人際創傷的情況下,與肇事者的關系造成的。
在逆境過后,幸存者可能需要來自周圍人的額外支持,無論是在應對日常挑戰、在神經系統過度活躍的世界中航行還是在尋求專業幫助方面。
創傷幸存者可能會發現難以尋求甚至接受支持的原因有很多。雖然這種行為可能會讓所愛的人感到困惑甚至沮喪,但了解這些原因可以促進重新建立聯系。
感到尷尬或羞愧。盡管對創傷及其后果的討論在當今社會已經很普遍,但許多人仍然將創傷反應等同于虛弱。因此,創傷幸存者常常擔心他們會因為出現癥狀而被視為虛弱。他們可能會在社交場合或人群中感到恐慌,或者他們可能無法像過去那樣體驗快樂或興奮。羞恥和尷尬往往伴隨著創傷,無論是由于受害者在社會層面的責備,還是由于在創傷后無法控制情緒和生理反應而內化的自責。
害怕別人會判斷或不理解。許多創傷幸存者不愿尋求幫助,因為擔心其他人不會“得到他們”。更糟糕的是,他們可能已經尋求支持并遭到判斷或解雇。不支持的陳述可以在細微差別和強度上有所不同,從“它可能會更糟”到“如果你沒有做 X,這就不會發生。” 童年創傷的受害者在當時沒有得到證實,他們因所發生的事情而受到指責,或者因為不誠實而被解雇,尤其害怕在成年后尋求幫助。
擔心他們可能會失去控制。許多創傷幸存者避免與他們的經歷相關的任何想法和感受,因為他們擔心提醒或談論所發生的事情可能會釋放超出他們控制能力的情緒反應。因此,他們可能會回避尋求幫助,并試圖通過回避來保持表面上的穩定,以免失調。
不想給別人添負擔。我聽過創傷幸存者說,“我不想讓他們知道我經歷了什么。” 他們可能會避免談論自己的經歷,因為擔心自己也會傷害周圍的人。對于那些在童年時期經歷過無助的照顧者的人來說尤其如此。如果父母表現出無法控制孩子的不安情緒,可能會無意中告訴孩子,即使是那些委托他們照顧的人也無法在需要時提供幫助。
凍結響應。凍結反應是在遭受創傷時由自主神經系統協調的反應,但也可能發生更長時間的反應。在成年后,它可能表現為缺乏動力、優柔寡斷、“懶惰”或感覺生活陷入困境。經歷長時間凍結反應的人可能不僅會回避尋求幫助,而且很難首先確定他們需要什么。
親人的支持和接納在創傷恢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創傷本質上可能會迫使幸存者陷入孤立和情感疏離。
重要的是,不僅要認識到為什么幸存者尋求幫助具有挑戰性,而且要確認阻止他們公開自己的斗爭的脆弱感。請記住,雖然幸存者可能沒有主動表達對幫助的需求,但這種需求可能確實存在,而情緒退縮正是這種需求的信號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