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在自我與他人之間以及自我內部造成距離。
“在這些時候,從某種意義上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許我不想要我知道的,想要我不知道的。” — 馬西里奧·菲奇諾
我們通常將憤怒與對他人的不容忍聯系在一起。但是,如果不寬容是針對一個人的自我呢?常見的憤怒途徑往往是試圖羞辱或恐嚇那些世界觀與自己的世界觀不一致的人。
然而,正如批評、不寬容和欺凌使他人失望一樣,自我憤怒也會從內部削弱自己。困惑在自我與他人之間以及自我內部造成距離。這種困惑是否可能與一個人的矛盾心理有某種關系?
自我憤怒
關于自我憤怒的實證研究很少,因此它在心理學和哲學中仍然是一種未被充分探索的情緒。自我憤怒被認為與內疚和羞恥的消極自我導向情緒明顯不同。
自我憤怒使“我”與“我”分離,產生一種身份矛盾心理,這等同于自尊心喪失和自我疏遠的增加。矛盾心理源于對真實自我和想象自我的混淆。
有可能,我們對自我的看法可能已經被他人的負面經歷或判斷所污染。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吸收的混合信息可能會導致混亂或矛盾。其中一些信息可能看起來比其他信息更準確,但可能仍然不清晰,這會播下矛盾心理和可能的自我憤怒的種子。
矛盾心理
作為心理學家,我們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幫助客戶解決持續存在的矛盾心理。客戶質疑他們的處境、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人際關系,甚至他們自己。我們如何才能更充分地理解這種復雜的矛盾困境?矛盾心理會導致自我憤怒,是否有合理的理由?
矛盾心理在這里被定義為對一個物體、人或行為同時存在且矛盾的態度或感覺(例如吸引和排斥)。這些矛盾的態度或感受,尤其是排斥,會不會是針對自己的呢?矛盾心理是對世界感到困惑的常見根源,但有時也會對自己產生困惑。
“一個人沒有自己的認可是不會舒服的。” — 馬克吐溫
思想和感受彼此不一致會表現為自我不滿,助長自我憤怒。由于矛盾心理而做出的錯誤決定可能會對一個人的身份產生自嘲的態度:“我與自己矛盾。我對自己的不寬容正在上升。我氣死我了!”
人類不是線性的;他們始終不一致。矛盾心理提供了無數人類努力解決自己的例子。猶豫不決會把我們推向極限,迫使我們面對和解決困難的情況。我們在改變處境的矛盾心理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改變就越困難。挫敗感源于這些令人沮喪的情況。有時,我們的挫敗感會以自我憤怒的形式向內引導。
“應該被描繪成盲目的不是愛,而是自愛。” ——伏爾泰
我們對憤怒的了解是沒有宣泄。我們只是越來越擅長生氣。因為自我憤怒與更高的抑郁率有關,所以也會導致較低的動機水平。自我憤怒的悖論是,情緒判斷、缺乏自我接納和缺乏自愛除了會降低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外,沒有任何用處。也許那真的是盲目的(Wilson,2021)!
“我們需要矛盾……有復雜的感情,有矛盾,生活在波動中——是一種擴大的擁抱。這是關于事物的共存……” — 查爾斯·德·安布羅西奧
積極的矛盾心理
顯然,矛盾心理有 一個缺點。陷入矛盾心理的客戶將維持現狀并拒絕改變。但是,如果像大多數消極事物一樣,存在矛盾心理的積極潛力呢?矛盾心理是否可以成為客戶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機會之窗,從而增加他們對自我的容忍度?一個人的價值觀的澄清是一個積極的結果,它可以來自于理解一個人的矛盾心理的斗爭。
學會對自己更寬容可以產生巨大的回報。我對自我的容忍度增加可能會導致更高的自尊、更多的動力和更大的生活滿意度。
理解困惑和矛盾可能只是增加知識和智慧的第一步,這也是有益的。也許,只是也許,啟蒙并不意味著容易。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