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孩子害怕親密關系、回避依戀,那么他們的照顧者很可能也有同樣的依戀方式。
這并不是說依戀方式有遺傳因素,而是因為行為模式會代代相傳。照顧者的父母很可能導致他們產生回避依戀。
如果不解決孩子的不安全依戀問題,他們長大后可能會有自己的孩子,而這些孩子也可能會是回避型依戀的。
回避型依戀的父母往往表現出以下特點:
對孩子感到害怕,不知道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當孩子尋求支持時可能會逃避或冷漠。
可能會過度驚慌和語氣恐懼地反應。
可能會對孩子保持距離和孤立。
可能具有焦慮傾向,對孩子不太敏感。此外,他們可能不會在孩子哭泣時關注他們。
這些回避型依戀的父母很可能有自己的創傷經歷,他們過于專注于自己的問題,沒有克服自己的依戀方式,從而無法關注到他們的孩子,并且更有可能把自己的不安全感傳遞給他們的孩子。
此外,回避型依戀的父母有時也可能讓孩子感到害怕。他們可能情緒激動,對孩子反應過度,甚至可能有侵擾、威脅或辱罵的行為。
心理專家認為,一個人小時候的安全感對于成年后的依戀風格至關重要。如果不加以解決,回避型依戀會一直延續到成年期,影響一個人在親密關系中的行為方式。
具有回避型依戀的成年人可能表現出以下特點:
渴望掌控和安全感。
難以信任他人。
總覺得不安全,總是擔心出問題。
希望有親密關系,但又害怕靠得太近。
難以調節情緒。
通常對自己持負面看法。
對他人持負面看法。
相信別人會讓他們失望。
可能更注重自己的事業而不是人際關系。
需要保護自己免受拒絕。
在互動中可能表現被動或冷淡,以保護自己。
傾向于討人喜歡。
高度警覺,總是尋找危險跡象。
可能發現很難維持友誼。
焦慮程度較高,難以集中注意力。
很難自我安慰,情緒不穩定。
具有回避型依戀的人在成人關系中往往難以調節情緒,可能會出現更強烈的情緒化關系,并對負面情緒反應不當。
回避型依戀的人可能對自己與朋友和伴侶的關系感到矛盾不定,他們渴望親密關系,但又害怕受傷害。一旦關系變得過于親密或情緒化,他們可能會退出或結束關系。總體而言,他們對自己的人際關系感到不滿意。
回避型依戀的人往往對自己持消極的自我看法,缺乏自信,這使他們不太愿意與他人交往。
具有回避型依戀的人希望盡量避免與他人建立關系,以免最終失望。通過避免與他人過于親近,他們可以保護自己免受拒絕的預期。
這種依戀方式的人可能更關注其他事情,如事業,而不是那些他們認為最終會讓他們失望的人。
回避型依戀的人在人際互動中可能表現被動或冷漠,以此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和拒絕。此外,他們也可能過度順從他人,意味著他們會為了讓生活更輕松而隨波逐流或同意他們可能不同意的事情。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